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,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,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。

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一塊老菜脯,開啟循環經濟奇幻旅程

發布日期:2023-01-30
生態材料跨域鏈結生態系.jpg

生態材料跨域鏈結生態系.jpg

汆燙青菜灑上花生米,烤熟的大海蝦以食用花葉擺飾,再抹上「小米樹豆味噌蘸」,山海食材的相遇,襯托出食物的原始質地。在號稱「南台灣最難訂的餐廳」的AKAME裡,一款以原住民食材小米與樹豆打造的味噌醬,背後帶出一個南台灣總董們的循環經濟大夢。

距AKAME餐廳十五公里遠,車子一路駛進中屏東,巍峨的大武山一旦映入眼簾,沒多久就能抵達南台灣的食品加工業重鎮──內埔工業區。

傳統發酵新技術,食材廢料重生

 

「AKAME聯名監修的『小米樹豆味噌蘸』是用單一菌絲的味噌麴種,就是從這個實驗室研發出來的,」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打開實驗室大門,從萃取技術、食品成分分析到發酵菌種的配置培養,各種專業設備一字排開。

在內埔設廠十餘年,楊青山與數十位生技與食品科學碩博士,以一門「固態發酵」的研發真功夫,不僅與三代醬廠新延香共同開發出AKAME這款前所未見的味噌醬,雙方合作的背後有更大的夢──要打開食材新的可能性,為本來要被丟棄的「食材邊角料」找到新生命。

發酵這門古老技術是打開食物風味的一把鑰匙,釀酒、做醬油,甚至做臭豆腐,拚的都是發酵技術。楊青山表示,京冠的專長就是把傳統的固態發酵技術,做到科學化、工業化,透過控制真菌的營養、生理及基因表現,大量產出對人類有價值的有效成分。過去京冠把這樣的技術用來研發及生產動物飼料添加物,近年來開始積極開發酵技術更多的可能性。

「發酵,對於糧食廢棄物處理而言,是很好的技術,我們工研院在做循環經濟物質處理時,一定也會應用到發酵技術,」專門研究科技農業與循環經濟的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分院經理吳信茂,帶著「跨域生態系」計畫資源,在二○一八年走進內埔工業區,希望以循環經濟串起原本各自做生意的老闆們,實現「你的天然廢料,我的加值材料,消費者的健康好料」的夢想藍圖。

要做到廢棄食材再循環,第一步就是要有優質穩定的食物邊角料,而這正是美食的上游加工重鎮,內埔工業區的一大優勢。包括:全台最大檸檬加工業者的永大食品,以及拿下國內六成學校營養午餐市場的強匠等食品業強棒,都扎根在內埔鄉;而供應全台關東煮七成商品的食品加工廠,也在附近不遠的竹田鄉。

 

一個月抵二十年,蘿蔔皮變黑金


「有一次吃飯在『碰杯子』的時候,食品加工廠的董事長提到,他們有很多蘿蔔皮,全都丟掉其實很可惜,問我有沒有什麼處理方法,」楊青山回憶道,當時去食品加工廠裡一看,發現因為關東煮需求的白蘿蔔,大小、形狀要整齊劃一,多餘的部分都得削掉,而食品加工廠董事長口中的「蘿蔔皮」,每一塊皮上都還帶有大塊的蘿蔔肉。

於是他們把帶皮的蘿蔔塊帶回京冠實驗室,楊青山與研發夥伴們動起來,尋找賦予廢棄蘿蔔皮新生命的可能性。剛好實驗室有一位研究員,博士論文就是研究老蘿蔔乾,於是京冠研發團隊在實驗室裡,研發出小量產模式,定調整個生產技術。以特殊的發酵技術,用一個月時間做出二十年等級的黑色老蘿蔔乾。

老蘿蔔乾俗稱「老菜脯」,坊間流傳有養生與預防感冒的功效,有多酚類、維生素A等抗氧化成分,又被稱為「窮人版人參」。但過去這樣珍貴的食材,得用時光交換,用不去皮的白蘿蔔醃漬,靜置三年後變成褐色,十五年後成深褐色,要待二十年後才會變成黑色的頂級老菜脯。

看到這個成果,這群具有冒險型人格的董總們興奮了起來。本來要花錢請人載走處理的廢棄白蘿蔔,搖身一變成為二十年的黑色老菜脯,每公斤有五千到八千元的市價。

 

飯友成戰友,讓研發品量產上市

但從實驗室的小量製作,要走到量產上市,還有一大段的研發之路。京冠並非食品廠,僅能在實驗室研發,卻無法在自己的場域量產老蘿蔔乾。此時,就在距離京冠六百公尺之外,以味噌與豆瓣醬聞名三代的醬廠新延香,接下了循環經濟的下一棒。

會願意一腳踏入循環經濟食材研發,是因為味蕾的召喚。

「新延香林總(林柏彬總經理)的 IG 或FB,哪裡有好吃的,他就往哪裡跑。他是能講出一口好菜的人,我只會聽著流口水,」楊青山所描述的醬廠第三代林柏彬,兩人相識多年,過去是一起吃飯的老友,因為循環經濟的新發現,才終於成為戰友。

新延香有著六十年的醬料發酵經驗,更有現成的產線與乾燥設備,儼然是這一役的神隊友。然而,新製程不像傳統製程有高度可控性,投入老蘿蔔乾的研發,不僅排擠掉新延香原本接單賺錢用的產能,過程中一度找不到夢想的滋味與成效,甚至還停下產線。

「在產線上,乾燥的溫度與水分散失的速度,都會影響蘿蔔乾的風味,太快味道不對,但如果速度太慢、水分停留太久,又會整批貨壞掉,」一試再試,林柏彬表示,生產技術上充滿變異,兩年來,眾人來回調校,在計畫的支持下,有技術團隊可以諮詢,為新延香處理設備難題,把機器送回原廠調校,才終於順利量產。

在老蘿蔔乾順利量產後,要到消費者手上,還有行銷與通路的考驗,於是循環經濟的棒子,又回到以食品開發與行銷為本業的食品加工廠手上。本來被當廢棄物處理的蘿蔔皮,在眾人的努力下,成為該廠品牌底下的「黑呦!創新老蘿蔔便利湯包」,為忙碌辛勞的現代人量身訂做,只要簡單蒸煮,就能完成天然美味的養生湯品。

有了蘿蔔邊角料再生的成功經驗,循環經濟讓南台灣老食品廠與中藥廠看到新的可能性與商機,透過吳信茂與計畫團隊的牽線,開始與中、下游,跟其他夥伴的產業鏈接,就像是化決京冠展開合作。永大的檸檬皮變成動物機能飼料添加物裡的養分;天一中藥的中藥廢渣,變成草本防蚊液與寵物沐浴乳;黃豆渣、咖啡渣……,各種循環經濟的商品研發,百花齊放的展開。「循環經濟」乘載眾人的期待,被視為內埔工業區的下個潛在亮點。

複製老菜脯經驗,創循環經濟

「循環經濟不是一家廠商可以獨自完成,需要透過系統性的跨域整合。因為當中要有多面向的技術投入,才可以成就一件事情,」楊青山表示循環經濟合作的過程中,牽涉到上、中、下游,跟其他夥伴的產業鏈接,就像是化中、下游,跟其他夥伴的產業鏈接,就像是化學式當中分子鍵的立體結構,彼此鍵結架構出一個小宇宙:「串連原子之間的化學鍵,就是信茂帶進的『跨域生態系』概念,把大家焊接在一起。」

一路陪伴內埔工業區的廠商,吳信茂表示,在經濟部中企處的計畫的推動下,以循環經濟串起「跨域生態系」,關鍵在於推動這些互為左鄰右舍、卻從來沒有合作過的廠商們,展開「價值交換」。 

食品加工廠有想要去化的廢蘿蔔皮與有力的食品行銷通路;京冠有發酵技術,新延香有場地設備及製程放大的經驗,各自拿出看家本領,互相連結,因此藉循環經濟開拓出新商機。「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互信,因為互信,這些老闆們才能真的投入,」吳信茂強調。 

一瓶老菜脯的研發,也為各廠家打開了新的可能。一甲子的老品牌新延香,過去供應全台各地小吃店與餐廳的醬料,第三代藉著循環經濟的合作,往產品特色化、精緻化的願景更進一步;永大食品開了新廠,並打算要把舊廠轉換使用目的,要把廢檸檬皮做成清潔劑;而京冠所投資的實驗室,擔任不同循環經濟合作鏈的共同樞紐,儼然成為內埔工業區循環經濟的研發核心。 

一直以來,以飼料機能性添加物為本業,如今京冠看待自己有了新的眼光。「京冠是一家新材料開發公司,」楊青山表示,京冠已經在屏東工業區蓋廠,要把循環經濟的實驗工廠系統模組化,提供廢棄材料再循環的整廠輸出。擴大投資,循環經濟被視為公司的下一個事業明星。 

「無廢與再生,我覺得更難得的是,它不只是一個起心動念或發的一個願,」楊青山笑著說,所謂「循環經濟」,沒有「經濟」就不會有「循環」:「我們相信它真的是一個能帶來價值且創造利潤的方向。」

多元觀點
在地企業動態組隊創共贏
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--李士畦専訪

 

生產與材料研發常產生很多廢料,以前大多是用「回收」的角度來思考,但廢料處理再利用的成本很高,在原市場裡缺乏競爭力。後來發現,再生廢料如果提供跨領域使用,因為用途的不同,他的願付價格會比原領域來得高,因此出現了「你的天然廢料,我的加值材料,消費者的健康好料」的夢想藍圖。

我們也發現在生態系裡,當中、小企業展開合作,彼此會有互相拉抬的現象,中型企業會成為共同的研發中心與商業思維的學習對象,而小企業的靈活性則為生態系帶來彈性與應變力。把兩年輔導期間的成長數據攤開來看,中型企業在營收(71.4%)與研發投資(69.5%)的增加上,成為支持生態系成長的主力;獲利明顯也造就小企業,展現大幅增聘就業人力的潛力(33.4%),成為提升地方就業力的拉力。

此外,生態系並非一成不變,會隨著商業環境動態調整。以本生態系來說,輔導第一年是以「檸檬皮再利用」為目的組成,因此生態系的基石者(key stone)是永大食品,而當時的京冠是擔任提供菌種的利基者(niche player)。第二年,發現材料應用不能只侷限於檸檬皮,能處理各種廢料的發酵技術,才是循環經濟的核心,因此京冠變成了基石者,促成中藥渣、蘿蔔皮、咖啡渣等多元材料再應用,使生態系跨度更廣,產品創意也開始百花齊放。

可見,找到生態系的「最大公因數」,把企業放在對的角色,可說是生態系得以蓬勃發展的關鍵。

回頁首